安跃民 摄东亚旅鸟大客栈七里海潟湖位于保护区中南部沙丘带内侧,由滦河冲积扇和饮马河冲积扇前缘与海岸大沙丘之间的低洼湿地天然形成,是国内仅存的现代潟湖之一,是黄金海岸的重要自然景观。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基础上,三地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产业链深度融合、互补,京津研发、河北制造,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故事越来越多。北京市统计局2月21日发布《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成效系列报告》。

该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促进了周边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方便果农果品运输和游客出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两地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我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强化战略支撑作用,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唐山荣获绿色出行城市、公交都市、绿色货运配送城市等荣誉称号,新能源出租车更新数量位居省内第一、经验全省推广。市交通运输局紧盯主责主业,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持续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开路先锋、彰显交通作为,去年新改建农村公路865公里、改造危桥30座。《报告》显示,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
唐山市交通运输局指导遵化市交通运输局和东陵满族乡,在省交通运输厅和天津市交通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隆六路硬化工程。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提前完成省达任务。正定京东电商结算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全速建设中,项目将以京东先进的数字经济技术特别是智能供应链建设能力为依托,布局建设电商中心、智能物流中心、贸易集散中心、区域采购结算中心、仓储配送基地、绿色物流示范基地、农村电商示范基地、商家发展平台的4+3+1体系。
据了解,正在建设的220千伏变电站将作为雄安新区主城区首个清洁电源点,通过张北至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将来自张北的清洁电源送入雄安的千家万户。河北各地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正在建设的承平高速承德段计划2024年主体建成,这条路将成为继京承高速后,承德市第二条进京高速通道,通车后可有效缓解京承高速的通行压力,提高承德及东北部地区进京效率。同时,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将重点打造成为启动区首个近零碳的清洁化楼宇有智慧的电气化楼宇可感知的数字化楼宇。
近日,坐落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叔碳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火热建设中,建成后可以年产12万吨叔碳酸、8万吨叔碳酸乙烯酯、30万吨叔碳乳液、10万吨叔碳胶粉、4.5万吨叔碳酸缩水甘油酯、10万吨叔碳树脂,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用户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销售份额,也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叔碳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同时,让承德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直接带动兴隆、鹰手营子等沿线地区发展

首先,清河县、威县、临西县、南宫市四地行政审批系统推出了四地联办服务机制,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各县(市、区)的意见,按照一地办理、分步实施、一次办结、规范高效的要求,邢台市行政审批局制定印发了《市场主体迁移变更登记一次办结工作方案》,在全市推广。邢台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田秀霞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创新模式,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自3月1日起,凡在邢台市范围内登记并申请在全市域内县(市、区)之间迁移变更登记的经营主体(内资),仅需要一次性向拟迁入地登记机关提交迁移登记申请以及变更登记相关材料,即可享受拟迁入地和迁出地登记机关协同办理服务,迁移市场主体档案线上、线下内部流转,拟迁入地登记机关收到迁出地登记机关转来的企业档案后,立即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手续,一次办结。经营主体迁移变更登记一次办结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为企业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申请人也从原来的两地跑往返跑变为一地办跑一次,真正实现了少跑腿、好办事、办成事,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打破了不同地域经营主体间的隐形门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活跃度和竞争力。
对此,邢台市行政审批局高度重视,加强业务指导,鼓励各县区不断尝试改革创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审批改革,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经营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邢台市行政审批局推出了经营主体迁移变更登记一次办结工作机制,并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以往经营主体迁移变更登记的步骤,需要迁入申请、迁出登记、迁入登记、变更登记4个环节,手续繁杂耗时长、需要多地跑折返跑,经营主体迁移变更登记一度成为企业和群众的难点。在办理过程中,企业的申请材料邮寄费用由拟迁入地登记机关承担,企业档案的邮寄费用由迁出地登记机关承担,企业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刘杨)两地折返跑变成一地一窗办。邢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中心工作人员到邢台市行政审批局大厅办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事项

特色采摘成为金字招牌你看这草莓又大又红,是我们采摘园的明星产品。仅2022年,塔元庄村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多万元。
目前,塔元庄租用了周边2000多亩土地,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等,发展农副产品以及采摘观光,进而带动旅游。幸福笑脸越来越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开心的是眼看着村子越变越美,来这儿的游客越来越多,期待的是我们塔元庄的旅游越来越火。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就这样铺展开来。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坐落于滹沱河北岸的塔元庄村,过去是一个河滩比耕地多、负债比收入多、土坯房比砖瓦房多的贫困村。望着塔元庄村的全家福,赵桂林满怀信心地说:从2013年开始,我们每三年拍一次全家福。
十年前,全村常住人口是1600多人,现在已增加到2100人左右。在草莓大棚内,放眼望去,红彤彤的草莓掩映在绿叶间,三三两两的游客提着篮子现场采摘,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未来,我们村的全家福上,幸福笑脸会越来越多。来自石家庄市区的王女士说。
除了草莓,塔元庄同福四季生态园还种植了西红柿、樱桃、火龙果等十几个品种的果蔬。牢记嘱托,塔元庄一路阔步向前。
如今,来这里游玩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节假日,每天接待游客两千人以上,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四季生态园的收入肯定一年会比一年好。此外,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的建成不仅盘活了村庄低效闲置资源,更为塔元庄的旅游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司跃腾在查看草莓生长情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在全国率先建成小康村的殷切嘱托,塔元庄一步一个脚印,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接下来,我们还要兴建学校,培养更多本土技术人才。以后我们还要做强做精现代农业种植,一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拓展种植新品种,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们这里采摘游玩,把这里打造成为塔元庄乡村游的一个金字招牌。
2013年我们村集体收入是490万元,现在集体收入已达3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老百姓的腰包真正鼓起来了。司跃腾说,2022年,四季生态园收益在3000万元以上。
在村里做讲解员,虽然忙碌,更多的是开心和期待。这边离市区近,带孩子来采摘很方便。
在农业产业化、养老市场化、旅游规范化三个方面,我们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还能休闲娱乐,体验田园风光。塔元庄村项目办主任赵桂林介绍说,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塔元庄大力发展特色、休闲、绿色、智慧农业,蔬菜厂、豆芽厂、豆腐厂先后投产,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和农村电子商务,注册真定塔元庄商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赵桂林说,在养老方面,我们为村里的老人每月发放200元到600元的养老金,另外,村里还有养老院,2022年新建成了养老服务中心,6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吃早餐,80岁以上免费吃午餐。
早上七点,晨起的第一缕阳光洒照在河北正定塔元庄,村民们或赶到大棚里农忙,或到工厂里打工,又或者来到村委会各自忙碌在这里,每天都会翻开崭新的一页。参观村史馆,回望来时路塔元庄的故事,孙建霞讲了一遍又一遍,却总也讲不完。
2月20日一大早,讲解员孙建霞便接待了一个从江苏过来的旅行团。乡村旅游越来越火蓝天高远,白云朵朵。
孙建霞介绍,这几年,塔元庄通过村企合作,建起了同福智慧农场,游客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南方果树,还能看到无土栽培、鱼菜共生等高科技栽培技术,未来农业的样子尽收眼底。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